對人臉識別沒必要“談虎色變”!
近日,郭某因不同意接受動物園要對年卡進行人臉識別的要求,而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這起“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旋即引發輿論關注。
毫無疑問,人臉識別已是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熱的技術之一。目前,它正大規模走出實驗室,走入各行各業,方便了生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因此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標配”。與脫氧核糖核酸(DNA)、指紋和虹膜識別等類似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相比,人臉識別技術有著易于采集、成本低廉、與人類自身識別習慣相符合等獨特優點,因此該技術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就我國而言,在“數字中國”的發展浪潮中,人臉識別正在深度融入社會管理、公務服務、安全保障等方方面面。
作為一種技術應用,人臉識別的發展勢頭已不可阻擋。審視輿論場中的疑慮,運用“刷臉”技術的視頻采集設備越來越普及,會不會對人們的隱私權帶來威脅?事實上,技術是中立的,技術和技術應用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對于技術在應用中凸顯出的問題,需要通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制度、打好“補丁”來解決,而不是對技術本身持否定和拒絕的姿態,“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
就眼下來看,我們正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交匯期,人工智能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開更大的可能性空間。從某種意義上說,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是我們實現“彎道超車”甚至“換道超車”的重要機遇。
有人說,誰把握住了人工智能,誰就把握住了未來。人工智能是我們這一代人不能錯失的寶貴機遇。不斷優化制度環境,夯基壘臺、補齊短板,激發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相信我們一定能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讓智慧之光照亮未來之路。